《西罗尼症》(《人民文学》2008年第6期),陈河

首页 > 教育新闻 > 新闻阅读存档/2009-01-03 / 加入收藏 / 阅读 [打印]

  作者久居海外,地理空间变了,生命感觉也变了,讲故事的节奏和表情也变了。许多国内作者的小说常常体现出一种强大甚至强悍的逻辑,没有陌生感,没有悬念,往往只是一再印证我们那些正确而未免陈腐的看法(道德的震荡,生存的艰辛,爱情的脆弱)而已,令读者阅读完毕后徒增些许疲惫——又猜中了。

  一个移居加拿大的中国家庭,一种来自遥远非洲而随飞鸟扩散的疫病,一个来自苏丹的捕鸟人及不同来历的左邻右舍,这些元素难以归类,而作者则在蛛丝马迹中寻觅命运的神秘轨迹。故事在试探、悬念中巧妙地前进,带着对世界之偶然性的尊重。这作品不是我们常见的“我控诉,我愤怒,我悲哀,我赞美”的姿态,而是“我看,我听,我经历,我惶惑”的调子。而且,你很有可能“没有猜中”,于是有了些惊喜,精神为之一振。